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正式发布实施

信息来源:环境影响数值模拟研究部发布日期:2016-01-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正式发布实施


        201617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替代HJ 610-2011)(以下简称《导则》)由环境保护部正式发布实施。与2011版相比,2016版《导则》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1)聚焦部门职责,回归环评本质。明确了地下水的定义和范围,调整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位为调查内容,将评价对象聚焦到地下水水质上来。

2)简化工作程序,提高评价效率。考虑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水文地质条件的依赖程度较高,将原判定指标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和含水层易污性调整为调查内容,并据此调整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判定依据,将原来五项判定指标优化为两项。

3)细化评价要求,优化调查内容。考虑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调整了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方法,根据水文地质的不同优化了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要求。

4)优化预测内容,提高预测针对性。考虑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复杂性和预测方法适用性,给出了预测情景和预测源强设定方法,明确了预测时段和预测内容,提出预测应结合可研所提出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的要求,提高了预测的针对性。

5)强化环保措施,探索信息公开。强化并明确了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的相关要求,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在地下水环境保护中的核心职责是污染防控,细化了地下水污染防渗技术要求,并推荐了分区防渗的参照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提出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的相关技术要求,为地下水环境信息公开提供了技术支持。

总之,2016版《导则》较2011版提高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