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战略、政策环评

环评怎么做?专家来解读(4)

发布日期:2022-09-07

导读:环境影响评价是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制度体系的重要一环,历经多年探索与实践,在园区、矿产、能源、水利、交通、石化、冶金等领域,优布局、调结构、控规模、顺时序、强措施,对于推动相关规划的优化调整以及建设项目的高水平准入发挥了重要作用,累积了大量经验和优秀案例。值此《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20周年和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成立30周年之际,中心推出本专栏,筛选并定期发布典型案例与专家解读,供有关管理及技术人员参考和借鉴,共同提升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和效力。

 

案例四:某开发区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

 

一、开发区区位特点

该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状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钢铁、造纸、电力等产业布局,经开区现有规模以上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企业139家,其中3造纸、化工类企业有自备燃煤锅炉。规划期将大力发展电子、装备制造、汽车产业。

二、碳排放评价思路及主要内容

规划环评基于开发区碳排放现状及规划碳排放量预测,以减污降碳协同为目标导向,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削减污染物及碳的排放量等方面,提出了有关对策和建议。

(一)边界选择与现状排放量核算

开发区面积59.38平方公里,以工业用地为主,配套居住、公共管理、道路与商住混合用地。通过对开发区土地开发利用、资源能源利用强度等的调查分析,结合园区特点,确定碳排放量核算边界为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以及电力调入蕴含的间接排放,其中能源消费重点关注了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工业、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废弃物处理等碳排放领域。同时,规划环评聚焦开发区主要碳排放源,以开发区内134家工业企业及其配套基础设施作为重点评价对象,详细调查了企业规模、能源结构及能源消费量、净调入电力和热力、涉碳生产环节原辅料使用量等内容,综合甲烷排放情况,核算了开发区碳排放量(见表1)。2018年至2020年,开发区碳排放以工业为主,工业碳排放量占开发区碳排放总量比例在98%以上,其中又以工业能源活动为主,占开发区碳排放总量的97%以上。

 

 

 

1   开发区碳排放量汇总表    (单位:吨CO2e

类型

2018

2019

2020

排放量

占比

排放量

占比

排放量

占比

工业碳排放量

工业能源活动

35369272

98.03%

30443447

97.61%

29943474

97.60%

工业生产过程

408629

1.13%

436751

1.40%

394882

1.28%

小计

35777901

99.16%

30880198

99.01%

30338356

98.88%

居民生活

63223

0.18%

63223

0.20%

63223

0.21%

交通运输

42416

0.12%

42416

0.14%

42416

0.14%

 

废水处理过程

110130

0.31%

107794

0.35%

114606

0.37%

废弃物处理

固废处理过程

88224

0.24%

95544

0.31%

122305

0.40%

 

小计

198354

0.55%

203338

0.65%

236911

0.77%

总计

36081894

 

31189176

 

30680906

 

 

(二)碳排放量预测

结合开发区碳排放特征,分别设定了基准、节能、节能减排三种情景模式,采用LEAP(低排放分析系统)模型进行了分析预测。综合电力行业20%的煤炭能源替代、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低碳技术、降低能耗强度等措施,在节能减排情景下,2030年开发区新增碳排放量305.12万吨CO2e,碳排放强度为1.65CO2e/万元,较现状下降38%,满足规划期区域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

(三)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对策措施。

一是优化开发区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鼓励实施分布式光电项目,探索氢能利用以及高效储能技术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完善天然气管网建设,积极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化工、家具制造业、造纸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推进与规划产业定位不符的“两高”企业实施转型或搬迁,推动橡胶生产等高碳低效产业有序退出或改造升级。三是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对开发区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较大的3家医药类企业,开展循环化改造和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升废水治理工艺及管理水平,提高零碳电力使用占比等。

三、专家点评

该开发区规划环评的碳排放评价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规划环评探索了综合类开发区碳排放评价技术路径,按边界选择-现状核算-碳排放量预测-规划优化建议和措施等逻辑关系开展评价,评价思路清晰。

二是尝试开展了碳排放评价与其他评价内容的有机融合。碳排放情景设置与节能减排要求、开发区产业现状及规划目标结合紧密,碳排放评价与其他评价内容共同提出能源结构优化、“两高”产业退出或改造升级、重点碳排放企业降碳措施等减污降碳协同减排建议,对园区环境管理的指导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