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读好书

一九八四

信息来源: 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6-06-07

让人们认识到一个令人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极权主义社会对人情、人性的摧残与危害。

读书心得:

《1984》(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政治小说。这部小说至今已经被翻译成62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该小说是一部具有政治寓言性质的小说。 

故事主人公所在的大洋国只有一个政党——英格兰社会主义,简称英社(IngSoc)。社会也根据与党的关系被分为核心党员、外围党员和无产者(群众)三个阶层。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和平部负责军备和战争,友爱部负责维持秩序、镇压和严刑拷打,真理部负责宣传、文教和篡改历史,富裕部负责生产和分配。分别简称为和部、爱部、真部、富部。

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篡改历史工作的外围党员温斯顿因为在工作中逐渐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了“思想纯洁者”。

小说主人公温斯顿名字让人联想到英国二战时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他是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对所处的社会产生怀疑的具有西方传统人文主义色彩,个性鲜明的人物。温斯顿坚信客观真实的存在,他是外围党员,在真理部记录司从事篡改历史的工作。但他厌恶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生存状态感觉自己的思维和表达都出现了障碍。以写日记的方式与自我进行对话和辩论、确认自己的世界观。

小说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老大哥(Big Brother)的形象。他是大洋国的精神领袖,作者采用虚写的方式,他在小说中自始至终没有正门出场,但他无处不在,他的存在始终是既膜拜又恐惧的对象。因为他作为权力的象征无处不在,通过电幕时时刻刻地监视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行。“电幕”是一块椭圆形的金属板!无论是主角温斯顿工作室,党员食堂亦或是集会广场,这神奇的屏幕总是神奇地出现在每一个角落。 它具有接收和放送两种功能,人们的所思所想所做都逃不过它的眼睛。无处不在的电幕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眼睛总盯着你,声音总是在耳边响着。不论睡着还是醒着,工作还是吃饭,室内还是室外,澡盆还是床上,没有躲避的地方。 每当主人公温斯顿出现与大洋国意志不符的行为!电幕里就会出现一个声音对他进行呵斥。强制让他改掉自己的错误,“电幕”拥有比现代电子摄像头更先进的观察能力,它甚至能观察到温斯顿日记本上的沙粒,“电幕”是权力的眼睛,以“老大哥”为首的党通过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全面地监控。电幕的存在使人们戴上假面具生活,并且,由于大家都戴上了假面具,集体表现出了对极权主义的狂热。人们变得更加不敢信任他人。更加不敢相信他人的结果是大家把假面具戴得更严。

这就形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隔绝的恶性循环,监控屏幕和摄像头迫使每个人的生活暴露在日光下,毫无隐私可言。同时,人们还被强加了很多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时刻听从“内党”的召唤加入集体。

“老大哥”是大洋国的领袖,在小说的正面描写中他从未出现,但是每一个故事情节都与这位“老大哥”息息相关。他的理论控制着大洋国所有民众的思想,使大洋国的每一个人都彻底地臣服于他。“老大哥”虽不露面,但他的大幅照片,户内户外却到处张贴。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盯着臣民。在小说中,主人公温斯顿是大洋国真理部的官员,但他逐渐对“老大哥”的统治产生怀疑,并且参加了反对“老大哥”的秘密组织,但是温斯顿经过友爱部的清洗,精神上和肉体上都遭受了疯狂的摧残,最终不得不臣服于“老大哥”,并且成为了“老大哥”的忠实信徒。

小说的语言特色就是体现在对故事情节的描述当中的。作者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利用语言的滑稽和夸张,深刻地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让读者在捧腹大笑的同时,明白了极权主义的恐怖。在刻画“老大哥”这一形象时,作者利用语言的力量细致地刻画了个人独裁造成的社会悲剧。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主人公温斯顿被改造成为“老大哥”的信徒,不但没有怨恨,而且心中更加热爱这位大洋国的领袖,实际上成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患者。这一结局实际上就是讽刺在极权主义盛行的国家,个人是没有自由的。

作者通过温斯顿负责篡改历史和消除与旧历史有关的证据的这种行径来表现“老大哥”的个人独裁统治和极权主义社会的黑暗。“老大哥”及其部下通过这种篡改历史的方式来控制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忘记历史,在思想中只存在“老大哥”这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对异己分子和企图保留历史的人是非常残忍的。小说的作者就是想运用反讽的语言风格来尽可能地刻画出“老大哥”的形象,通过这个象征着极权主义的人物来揭示极权主义社会的恐怖。

小说借主人公温斯顿的心理及语言描写,表达了一种对民众麻木心理的“恨铁不成钢”愤懑,仿佛大洋国的所有人只有他自己意识到了自己所深处的社会的罪恶嘴脸,其他人却都置若阁闻,漠不关心。作者的文字间总流露着一种对极权统治,对乌托邦理想的讽刺,虽然最终的结局是失败的,但其中的斗争过程是具有永恒价值的。小说中一系列的精辟的语言“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正统思想就是没有意识” 。“战争是和平”、“自由是奴役”、 “无知是力量”等等,充分表达作者内心深刻的思想,同时也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主人公温斯顿与裘利亚的地下爱情,虽然没能经受住严刑的拷打,但这爱情绽放的火光给予我们以人性向善的美好希望,温斯顿与裘利亚的爱情失败了,但他们毕竟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曾经绽放过,可以想见,未来世界的人性终将不会彻底毁灭。

《1984》问世以来,被人们广泛接受,认为是奥威尔的代表作,不仅文中的思想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其中的语言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部小说被翻译成至少62种语言,奥威尔在本文创造的一些新词,例如“犯罪思想”(thoughtcrime)、“新语”(newspeak)、“双想”(doublethink)、“老大哥”(Big Brother)、犯罪停止(crimestop)等已收进词典。 在已故作家王小波先生的《白银时代》里成为某种象征。

在小说中,新话是一种大洋国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而专门发明的新语言,是大洋国的官方语言。为了能够保证新话更好地实行下去,大洋国的领袖以及他的部下们专门编写了《新话词典》,他们计划用新话替代旧语言,这样就能很好地控制大洋国民众的思想。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是传递思想的载体。如果控制了语言,就相当于控制了思想,也就维护了个人的独裁统治,保证了民众绝对忠实于独裁者。虽然新话还不能彻底地代替旧的语言,但是它已经开始实行。比如,《泰晤士报》的重要文章都必须用新话写,不允许用旧的语言。

《1984》小说曾在一段时期内被视为危险和具有煽动性的,并因此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但是,他的超凡的魅力始终没有被时间所湮灭,后来,本书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至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说之一,此外还在1984年改编成电影上映。著名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21世纪出版的畅销小说《1Q84》即向该书致敬,体现了《1984》的巨大影响力。

《1984》是乔治.奥威尔“反极权主义的宣言”,因其深刻的思想性和对极权主义露骨的剖析而名留青史。作品将政治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奥威尔对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很好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揭示了极权的恐怖性与荒诞性。 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小说的主题、意义与写作技巧得到了进一步挖掘。

《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仿佛一个永不退色的警世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日益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这部作品被译为60余种文字,并获得多项奖项。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时代,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团委

201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