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读好书

中国人史纲

信息来源: 财务与审计处     发布日期:2016-06-07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贺信中的一段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高度概括了读史书的重要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才能更好的去创造未来。

中国人史纲是台湾作家柏杨先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作家著史的杰出代表作。全书以近八十万字的篇幅,以“世纪”分章,以问题分节,将一个世纪分成十个年代来分别表示,讲述和评论了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第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整部中国历史,脉络清晰,重点主题一目了然,常常开门见山又一针见血地进入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和最关键的人物,分析勾勒,寥寥数笔,便使历史中那些老朽的事件和人物神采顿生,也使隐藏在历史积尘下的规则与真相昭然若揭。

中国人史纲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坚持的标准是国家民族和人道人权,“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以批判精神写历史,站在人性角度评论历史,坚持对中国国民弱点和中国传统文化弱点的批判和民族自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历史书看历史的角度。

读书心得/书评:掀开《中国人史纲》的第一章,就犹如乘上了太空船,从广阔的太空上俯瞰整个中华大地,从东往西,从北往南,中国的秀美河山尽收眼底。黄河、长江、喜玛拉雅山、五岳、万里长城,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地理名词,在柏杨先生廖廖几笔的描述中,突然变得清晰生动起来。印入眼帘的是如此广袤而又神秘的大地,让人不禁对在这美丽的土地上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充满了好奇,产生了阅读下去的兴趣。

柏杨先生将中国——我们的母亲,视为唯一的立足点,他深以身为一个中国人为荣。透过书中的文字,我们可以体会他深深的爱国之情,他赞美方块字,感谢中国文字的流传,赞扬孔子,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教师,认为他的教育精神可贵而且成功;赞美自由、赞美勇敢、赞美宽恕、赞美忠诚、赞美幽默,他不遗余力的去发掘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闪光点,中国人的每一个优点。但他对中国的热爱并没有蒙蔽他的双眼,对于历史文化中的糟粕他也毫不留情的进行“抨击”,他抨击儒家系统所留下的一些互不越权、等级森严的阶级系统,抨击奴才政治和畸形道德,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与弊端,批判一些统治者的残暴、腐败,不惜民力、不恤民情等等。

全书用八十万字讲述了中华儿女从哪里来,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以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之路是如何走过来的,他从新的视角描述和评论历史,给读者留下了更多反思的空间。例如,大家都熟悉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却最终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的故事,很多人可能都会扼腕叹息,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怎么就落得如此凄惨下场,但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项羽的另一面,他虽勇猛,却不善谋略、不懂政治,又刚愎自用听不进劝阻,使得韩信、张良等谋士都远离了他,最终兵败也是必然。

《中国人史纲》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主要是因为我们创造了三个黄金时代。第一个黄金时代是从春秋时代期到西汉王朝,第二个黄金时代是唐朝,第三个黄金时代是清朝前期。综观三个黄金时代,我们可以发现,生产力提高,促使了社会的巨变,思想学术呈现百花怒放的奇观,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四大学派,唐朝的唐诗,清朝的清词,光芒四射,影响了后人几千,直到今天,还发挥着非凡的影响力。不断吸取历史留下的教训,把握今天,励精图治,相信下一个“黄金时代”必由共产党人开创。 

    精彩书摘:儒家学派自从孔丘于纪元前五世纪建立,三百年来,受到很多轻视和打击,但门徒们并不放弃他们的努力,而且借着聚集学生讲学的方法,使他们的学说,继续传播。陈胜、吴广引起全国性混乱时,除了参加战争的军人,天下最忙碌的,莫过于儒家学派人士了。孔丘七世孙孔鲋就抱着儒书,四处投奔那些叛军首领。他们受到的待遇也很可怜,刘邦就是第一个厌恶儒家学派的人,他见了儒家学者——儒生,就把他们的帽子抓下来,当众往里面撒尿。但儒家学者仍苦守着不去,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处境的尴尬和内心的痛苦。因为别的首领还不如刘邦,刘邦总算还收留他们。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他的那些大臣将军都是当初一块当流氓的黑社会朋友,在皇宫里,就像过去在刘邦家里一样,大吃大喝,喝醉了放声高歌,还拔出刀剑砍柱子助兴。不但一团糟乱,而且潜伏着可能被野心家利用的危险。刘邦知道应该改正,但他不知道如何改正。儒家学派的机会来了,这正是他们的专长。博士之一的叔孙通就请求由他制定朝见皇帝的仪式——简称“朝仪”。刘邦对儒家学派的复杂繁琐,深有戒心,所以他吩咐说;“你可以尝试,但要简单,在我能办得到的范围内去做。”叔孙通特地到儒家学派发源地故鲁国首府曲阜,请了三十余位专家,连同自己的门徒一百余人,共同拟订规章,并加以演习。一个月后,再集合大臣将军们演习。到了本世纪(前二)第一年(前二○○),长乐宫落成,群臣朝贺,正式启用“朝仪”。大臣将军们在宫廷官员引导之下,顺序入殿(宫,指整个建筑;殿,指宫中某一部分建筑),分为两班,在两厢坐下(那时候的坐,是坐在跪着的自己的双腿上,一直到纪元后九世纪以后,中国才流行椅子凳子)。禁卫军官则在大臣将军们身后站定,然后听见一连串官员,从远到近的传报:“皇帝驾到。”刘邦坐着特制的用人拉的“辇车”,像舞台上的镜头一样,适时的缓缓出现。宫廷官员引导大臣将军们按照官职大小的顺序,一一念出他们早已背诵滚瓜烂熟的祝贺言词。这时,宫殿上沉静肃穆,人人震恐。接着,宴会开始,大臣将军们都向前伏着身子,仰头上望,任何人都不许可挺直脊梁,端端正正的向前平视——必须爬到地下,再仰颈抬眉上看。这是一个使人起鸡皮疙瘩,自我囗丧的猥琐姿势,但儒家却正用它来表示君王的尊贵和臣下的卑贱。宴会进行中,再顺序的向当了皇帝的老流氓刘邦敬酒祝寿,连续九次。最后,宫廷官员大声宣布:“宴会礼成。”监察官(御史)出现,把动作不合规定的大臣将军,一一赶出殿外,指控犯了“失仪”之罪,提出弹劾,要求处罚。这种情形往往只罚钱了事,但皇帝老爷也可借此良机,予以免职或砍头。于是一场宴会下来,没有一个人敢再喧哗吵闹。刘邦大喜说:“天老爷,我到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威风。”立即擢升叔孙通当九卿之一的“奉常”(祭把部长),赏黄金五百斤,门徒们也都一一升官。久处在穷困而又绝望环境中的那些门徒,禁不住大声歌颂他们的老师:“叔孙通真是圣人。”

从此,皇帝不但跟人民,便是跟最尊贵的大臣,也都被这种儒家最得意的杰作“朝仪”,隔开一段距离。战国时代那种君臣间面面坐立,膝盖碰着膝盖长谈的时代,不再在中国出现,帝王政体遂走进一条永不能回头的死巷。西方专制君主和东方专制君主的不同,在此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