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读好书

大清相国

信息来源: 能源部     发布日期:2016-06-06

      清康熙王朝,名臣辈出,但都大起大落:明珠被罢官,索额图痛死囹圄,高士奇最终被贬回原籍,徐乾学去官早逝,满朝重臣中,但见陈廷敬驰骋官场五十余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最终成为文渊阁大学士,老而归隐后仍被朝廷招回,最后鞠躬尽瘁、老死相位。

王跃文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出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陈廷敬行走官场五十余年生涯,体现他揭时弊、倡清廉、恤百姓,充满着济世救民的理想主义情怀。2007年年底,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即将上调中央,在向北京的同事们告别之时,他推荐了两本书,其中之一便是这本《大清相国》。

读书心得/书评:王跃文笔墨中娓娓道来的书写陈廷敬为官一生。写他如何从一个拥有正义感的青年举子,逐步成长为胸有城府、老练沉稳的官僚。晚年回到家乡,他总结自己近50年的官宦生涯,记得小说的最后又有这样一段话:当年卫大人告诉他一个等字,岳父告诉他一个忍字,自己悟出一个稳字,最后又被逼出一个狠字,亏得月媛又点醒他一个隐字。若不是这一隐字,他哪能全身而退?这段话是小说的点睛之笔,也算是全书的文眼。等、忍、稳、狠、隐,陈廷敬的一生几乎就是这5个字的形象写照。

陈廷敬能够耐得住寂寞,一步步做到了等、稳、忍、狠、隐,不参与派系与集团斗争,有自己的道德操守,讲究政治谋略又不去害人,能够更新观念、迅速转变角色,从错误的思想中走出来,识时务、处处小心谨慎、避免锋芒毕露。用自己的方式报效朝廷、造福子民。这些都是很可贵的。康熙皇帝称其: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清官多酷吏,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弱,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在小说《大清相国》里,对"清官、好官、能官、德官"提出了"宅心仁厚、精明能干、从善如流、不乏铁腕"的16字标准。

历史洪流,虽浩浩扬扬,但正能量总会殊途同归。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字好干部标准,有内涵相当的借鉴意义。

      精彩书摘:他好生好奇,别人出了秋闱,好比驴子卸了磨,早四处打滚去了。那外头喝酒的、斗鸡的、逛窑子的,哪里少得了读书人!只有这位陈公子,天天待在客栈,不是子日诗云,就是高山流水。大顺不过十三岁,毕竟玩性大。每日吃过早饭,见少爷开始读书抚琴,就溜出去闲逛。他总好往人多的地方凑,哪里斗鸡,哪里说书,哪里吵架,他都要钻进去看看。玩着玩着就忘了时光,突然想着天不早了,才飞跑着同客栈去。大顺见少爷并没有生气的意思,就把听到的见到的都说来听。这日大顺出门没多久,飞快地跑了回来,顾不得规矩,高声叫喊道:少爷,中了中了,您中了。陈敬琴声戛然而止,回头问道:第几名?大顺摸摸脑袋,说:几名?我没数。陈敬忽地站了起来:没数?肯定就不是第一了!大顺说:少爷,能中举人就了不起了啊,哪能都中第一名!。陈敬复又坐下,低头良久。他想自己顺治八年应童子试,考入潞安州学,中的可是第一名。那年陈敬才十四岁。他是同父亲一起赴考,父亲却落了榜。他自小是父亲发的蒙,考试起来竟然父不如子。父亲虽觉脸上无光,却总喜欢把这事儿当段佳话同人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