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报道

陈复-赤子之心为环保
发布日期:2012-12-09    来源:中国环境报

  我1972年在辽宁省沈阳市环保所开始从事环境保护工作,1989年调北京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作为一位老环保工作者,对我国环保事业40年的发展变化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顾起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成立和环评工作起步的过往,我感慨万千。
  后人做的事情比我多
  随着形势的需要,环评工作在我国陆续开展起来。当时有个问题,写完环评报告书给谁看?政府机关事务性工作多,送到政府机关肯定不可能。这种技术性很强的文件需要专门的部门(机构)来审查,而专家也需要有人来组织。在这种背景下,1992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决定成立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我们环科院负责提供办公室、经费等,给予配合。
  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成立时是个处级单位,只有三五个人,挂靠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当时要求环科院院长兼任评估中心主任,就这样,我成为第一任评估中心主任。任职的六七年时间里,业务上的事情很少管,管的都是后勤保障的事情,可以说后来人做的比我多。
  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加和环评工作的深入,规划环评、战略环评都陆续开展起来了。事情越来越多,环评事业发展越来越壮大。
  有成就但也需要反思
  在环保事业中,环评工作起步较早,做出的成就也比较多。随着《环评法》的颁布,环评的审查、评审有了长足进步,无论大小项目都要经过环评把关。项目多了,人就忙了,很多项目环评做完就做完了,但仍有一些问题。我们能不能对关键性的问题、重要的项目多把把关,做得更实在一些,大家应该坐下来认真反思一下。
  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的报告书厚之又厚,真正有用的、和项目有关的东西不多,有些连1/3都不到,背景材料占了2/3。怎么改进报告书的质量,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下。
  现在有些大的项目环评出问题后,地方政府说不知道。动辄几十亿元的大项目,存在了好多年,地方政府能不知道吗?
  我们不能因为成就多,就不考虑现实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做环评工作需要考虑的,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后怎么避免?如果能把环评工作变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自觉自愿的行为,我们的环保事业就大有希望。
  作者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