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风廉政 » 团工青妇

评估中心“读好书·荐好书”学习活动(2022年好书推荐第4期)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04-01

 

推荐书目:《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者:  [美] 卡罗尔·德韦克 

推 荐 人:数模部  孙佳

   推荐理由:最近阅读了《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这本书,借此机会分享。这本书的作者是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她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三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对成功这一现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这本书以散文的形式呈现,结合实际例子,循序渐进的讲述了成长每一个阶段的道理,很有指导意义。这本书引导你从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在此基础上提升态度格局与抗挫折能力。在这种正确的引导下,你将学会用优秀的思维模式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摒弃固有思维模式,协调好多重身份,在沟通中把握主动权,同时顾全大局。这本书涵盖了当下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职场困境、婚姻危机、孩子教育,从普通人的角度全面分析如何将正确的思维模式从无到有的建立,教会人们如何从容自信的应对危机,成功的过好一生。

读书心得/书评:如同这本书的标题终身成长一样,成功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生的功课。“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问题,也会因为性格和面对问题的态度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果。当跟你同时入职的同事得到了表扬时,不能自怨自艾,而要反思自己,同时向同事虚心请教经验,看看自身是否还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争取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避免,和大家一同进步。当孩子考试失利的时候,不要不假思索的劈头盖脸的训斥,听一听孩子当时是否有特殊情况,跟孩子一起分析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给予更多关爱和鼓励。在面对任何事情时候,都不能只看表面,一切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总有更好的处理办法。在夫妻生活中,切忌冲动争吵,说出一些伤人的话,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要静下来,主动承担一些责任,倾听对方的想法,加强沟通,这样才能把日子越过越好。

那么该如何抛弃固有思维呢?考试失利,你是否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是否觉得自己不再是让父母骄傲的孩子,是否自怨自艾否定自己从此意志消沉?此时何不换个角度考虑,一次的失败不代表什么,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存在,失败的原因出自哪里,这样的测试和挑战恰恰给了自己一个反思的机会,让我们更加努力认真,下定决心去做出改变。

我们熟知的主持人董卿,已经是央视知名主持,但她没有故步自封停滞不前,通过《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等节目,不仅让大家重新认识了这位才华横溢的知性主持人,还成为了很多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她曾说过我喜欢把自己能做的部分做到极致,她确是这样要求自己的。看到董卿在主持这类节目时,对所有的一切如数家珍,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殊不知这是她赛前详细查阅资料、认真筹备的结果。这本书传递给我们一个意识观念,那就是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过程是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自是马到成功。固有思维让人只看到一瞬间的结果,而成长型思维能让人感受付出的过程与经历的收获。只有在每一天当中,无论大小认真做好每件事情,用心度过每一个难关,才能在不断的挑战与喜悦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人与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要学会与人相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就要学会语言的技巧,加强沟通,同样的意思也可以有更优的表达。成功路上,需要正确的思维模式引导,需要良好的心态加持。学会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加强能力的拓展,实现超越自我的可能,摆脱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不断进取。成长是一个终身的话题,从孩童到长大成人,每一个阶段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改变思维模式,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会柳暗花明。

精彩书摘:这是一个崭新的想法吗?其实有很多谚语都在强调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坚持不懈的巨大能量。好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一开始你没有成功,尝试、尝试再尝试”或者“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顺便说一下,我很高兴地发现意大利语中也有这样的说法。)但最令人惊讶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并不这么认为。对于他们来说,“不入虎穴,也不会失去什么”“如果一开始你没有成功,说明你可能就没这个能力”“如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概因为罗马本来就不可能一天建成”。换句话说,他们认为风险和努力这两件事暴露了你的不足,证明了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某项任务。事实上,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对努力的消极态度令人瞠目结舌。

更新鲜的是,人们对风险和努力的看法是从他们基本的思维模式中衍生出来的,并不是说,一些人碰巧认识到了挑战自我的价值以及努力的重要性。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想法直接来源于成长型思维模式。当我们教给人们成长型思维模式,告诉他们要重视个人发展时,他们关于挑战和努力的看法自然就会变成我们之前说的那样。同样,当我们(暂时)将人们放入固定型思维模式,告诉他们个人能力是不会改变的,他们会很快对挑战感到恐惧,并对努力感到不屑。

我们经常看到,有着《世界上最成功人士的十个秘密》等标题的书摆满了书店的书架,这些书可能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但它们一般都是一些互不关联的指示,比如“承担更多风险”或者“相信你自己”,最后,这只会让你对能够做到这些的人感到羡慕,你永远都不清楚这些零散的指示到底是如何构成一个整体的,而你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变成他们推崇的这种人。所以,在开始几天,你可能会感到有所启发,但基本上,你依然无法领悟世界上最成功人士的秘密。

不一样的是,当你开始了解了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你就会了解到底一件事是怎么导致另一件事的——认为你的能力板上钉钉、一成不变的这种信念会如何导致一大批想法和行为,相反,认为能力可以培养这种信念又会如何导致不同的想法和行为,如何将你领上另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种经历,被心理学家称作“恍然大悟的时刻”,你不仅可以从我们的研究中,也就是我们教给人们一种新思维模式的时候看到它,同样也可以从我的读者们的来信中看到它。

我思维模式的改变源于我的工作。一天,我的一个博士生玛丽·班杜拉和我想要弄明白,为什么有些学生如此专注于证明他们的能力,而有些学生却不在乎这一点,仅仅是热衷于学习。突然间,我们发现人们对能力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这就是我们认识到思维模式的过程。我立即就知道了自己属于哪一种思维模式。我意识到为什么总是那么注重错误和失败,而且第一次认识到,我可以做出选择。进入一种思维模式,就如同进入一个新世界。在其中一个个人能力固定的世界里,成功需要你证明自己的聪明和天赋,证明你自己的价值;而在另一个能力可以改变的世界里,则需要你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在前一个世界里,遇到挫折意味着失败。得到一个糟糕的成绩,输掉一场比赛,被炒鱿鱼,被拒绝……这些都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而在后一个世界里,自身没有成长,即没有达到想达到的目标,或者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意味着失败。在前一个世界里,努力是一件坏事。努力,和失败一样,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如果你足够聪明,根本就不需要努力。而在后一个世界里,努力可以让你变得更聪明,更有才能。你可以进行选择。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一种信念。它们是强有力的信念,但它们只是你意志的一部分,而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意志的。

秉性能让人们冲向巅峰并保持辉煌。达尔·史卓贝瑞(Darryl Strawberry)、迈克·泰森以及玛蒂娜·辛吉斯(Martina Hingis)都曾走上人生的辉煌时刻,但是他们却没能一直保持巅峰状态。这是不是因为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私人原因或者是受伤痛困扰?是的,但还有很多其他的运动冠军也有同样的问题。本·霍根曾被一辆公共汽车撞伤致残,但他依然能让自己回归巅峰状态。 “我相信能力会将人推上巅峰,”教练约翰·伍登说,“但是秉性才能让你保持巅峰状态……你很容易因此认为自己可以自动‘打开秉性这个开关’,不需要任何事先准备。但这其实需要你自身真正拥有这种坚忍不拔的性格,甚至在攀上巅峰后要比以前更坚韧。你看到哪个运动员或队伍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胜利时,要提醒你自己:‘除了能力,他们还拥有秉性。’”

事实上,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企业的员工表示,他们的公司支持(合理的)冒险与创新行为。例如,这些员工更同意如下陈述:“这家公司确实支持冒险行为,即使我失败了也会支持我”以及“公司鼓励人们去创新——公司欢迎创造力”。在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企业工作的员工,不仅表示公司不愿意支持他们冒险和创新,更认为公司普遍存在不公正、不道德的行为:“在这家公司中,存在很多欺骗、抄近路、走捷径的行为”或者“在这家公司中,人们经常隐藏一些信息,留有一些秘密”。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理解。当一个企业更热衷于嘉奖天生的才能,那么所有人都会希望成为明星,所有人都会希望比别人耀眼,为了做到这一点,人们就很容易做出欺骗或取巧行为,团队协作水平也会急剧下降。所以,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企业的员工对其公司拥有更积极的看法,但这就会带来好的结果吗?是的,答案是肯定的。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企业的管理者对员工有积极的评价——尤其是在公司应该关注的方面。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企业的管理者更愿意认为自己的员工拥有很强的协作精神,愿意学习和成长。他们同样认为员工具有更高的创新性和更强的管理潜能。这些都会促使一个公司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并使其更容易出类拔萃。我喜欢最后的这个发现:相比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企业,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企业的管理者更愿意认为自己的员工拥有良好的管理潜能。他们能看到未来的领导者正在逐渐形成。我喜欢这其中的讽刺意味。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企业看上去是在寻找天才,雇佣天才,嘉奖天才——但是现在他们却环顾四周,说:“有才能的人都去哪了?” 天才寥寥啊。我们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将固定型思维模式或成长型思维模式植入一个企业的框架中,去创造一种天才文化或发展文化。大家都知道,过去的商业模式已经失效,现代的企业必须不断通过自我革新来保持活力。

当人们为了拓展事业、治愈伤痛、帮助孩子成才、减轻体重或者控制怒气而改变思维模式时,这种改变需要得到保持。这很惊人:事情好转后,人们往往不会继续做那些让事情好转的事了——一旦感觉好了,你也就不再吃药了。但改变不会自己持续。减肥成功后,导致你肥胖的问题其实还在。你的孩子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后,问题也不会一劳永逸地解决。就算你和父母开始更好地沟通了,事情也不会就此结束。这些改变必须得到保持,否则它们消失得会比出现得还快。也许这正是为什么嗜酒者互诫协会告诉人们,酒瘾是无法根除的——这样一来,戒酒者就不会被成效所惑,不再继续努力远离酒精了。这就好像在告诉人们:“你们永远会受到诱惑的。” 因此,思维模式的转变不是依靠一点小花招就能达到的。实际上,如果有人用固定型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却用成长型策略去处理问题,往往会产生负面效果。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看来,不需要为这种事付出什么努力。好人就自然应该有好的表现,好的关系也自然应该有好的发展。吵架再次开始后,比以前更加激烈了。因为这次,争吵中还夹杂着两人破灭的希望。思维模式的转变不是采取一点建议就能完成的,而是意味着用全新的方式看待问题。无论是丈夫与妻子、教练与运动员、经理与员工、父母与子女还是老师与学生,一旦开始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就从评判与被评判的关系转变成了学习与帮助学习的关系。

研究显示,当老师注重进一步的理解,并帮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的时候,学生更容易认为自己的个人能力是可以发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数学老师对概念的理解进行教学,并给予学生反馈,让他们去进一步理解,并在之后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业(去体会和表明他们已经进一步理解了知识),这些老师教出的学生在数学方面会逐渐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些学生们认为,他们的基础数学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另一方面,如果数学老师只教孩子死记硬背规则和解题过程,即使他们强调了努力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学生也无法感到自己能力在提高,也就无法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而且,很多这类老师会在教室中谈到成长型思维模式,但他们的教学方法——他们的实际行为——并不能将学生们培养成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另一项研究也表明了类似的情况。在这项研究里,高中生会对自己的数学老师进行描述。一些学生说,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会和他们一起坐下来,对他们说:“让我看看你到目前为止的结果,我好理解你的思路,然后我们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遇到这种老师的学生会觉得最重要的是理解内容,而且可以通过老师的帮助来做到,他们在数学方面就逐渐走向了成长型思维模式。然而在现在这样一个水平分级考试盛行的时代,很多教学都着重死记硬背规则、事实和过程,以此来“保证”孩子们在重要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像我们看到的,这可能会更容易促使学生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而且可能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会破坏孩子们在这些考试中的表现。没有什么比深入学习更能保证好的考试成果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