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风廉政 » 团工青妇

评估中心“读好书·荐好书”学习活动(2022年好书推荐第3期)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03-15

 

推荐书目:《万历十五年》

(英文名:《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者: [美] 黄仁宇

推 荐 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评价部    杜超

推荐理由: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大明帝国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有人说“生平不读十五年,就称明粉也枉然”,该书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版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

读书心得/书评:从洪武永乐到嘉靖崇祯,农民起义建立的大明王朝为中国浩瀚灿烂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历史上它无疑具有独特的地位,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王朝富裕的土壤更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它本可以带领中国与开启工业革命的西方诸国相争锋,但是臃肿保守的文官集团早已将结局书写完毕。这本书用“大历史观”的写法,如同管中窥豹一样,从六个人物的各种细节中,观察公元1587年表面一派太平的大明朝,为何会一步一步走向衰落和灭亡。

全书从万历皇帝(朱翊钧)、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六个人的视角展开,但实际上都是在讲成熟了的文官集团给明帝国所带来的影响,上至天子,首辅,下至武将,思想家,统统不能摆脱文官集团的控制。而文官集团本身又是无数矛盾的集合体,而以道德代替法律的立国根基,已经无法实现矛盾的调和,即使没有努尔哈赤,明帝国的灭亡也是理所应当的。正如作者所说,“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替代法律,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在这一年里发生的所有事情看似末端小节,实则承前事之因,结后事之果。

学史明理,我深有体会,中国人关于过去和现在乃至未来的许多问题,我们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答案,而这本书,我想更能拓展我们看待历史、观察社会的眼光,更好的培养出一种对于未来的洞察力。

精彩书摘:

1.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即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2.统治我们这个庞大帝国,专靠严刑峻法是不可能的,其秘诀在于运用伦理道德的力量使卑下者服从尊上,女人听男人的吩咐,而未受教育的愚民则以读书识字的人作为楷模。而这一切都需要朝廷以自身的行动为天下作出表率。

3.洪武皇帝所推行的农村政策及一整套的措施,对本朝今后的历史,影响至为深远。其显著的后果是,在全国的广大农村中遏止了法制的成长发育,而以抽象的道德取代了法律。上自官僚下自村民,其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而不是合法非法

4.他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在少数几个没有遗弃他的朋友之中,有一位就是为他写作墓志铭的汪道昆。当他写到“口鸡三号,将星陨矣”,显然有无限悲怆的感慨。王道昆自然不会知道,当他润笔作书的时候,西班牙的舰队,已整备出征英国。这事情的意义,即是军备的张弛,立即影响一国国运的盛衰。世界局势如是,而这阳里1588117日凌晨,将星西陨之际,我们一个古老的帝国业已失去重整军备的最好良机。

5.即使有宫室的画栋雕梁和其他豪华装饰,紫禁城也无非是同一模式的再三再四的重复。每至一定的节令,成百成千的宦官宫女,把身上的皮裘换成绸缎,又换成轻纱;又按照时间表把花卉从暖房中取出,或者是把落叶打扫,御沟疏通,这一切都不能改变精神世界中的空虚和寂寞。在按着固定节奏流逝的时光之中,既缺乏动人心魄的事件,也缺乏令人企羡的奇遇。

6.1587年以后的内外形势并不平静,杨应龙在西南叛变,哱拜在宁夏造反,日本的关白丰臣秀吉侵占朝鲜,东北的努尔哈赤在白山黑水间发难,但内外兵事都没有像建储一事能在廷臣中引起这么多的纷纷扰扰。两万名身穿锦袍的文官所最关心的,乃是今上皇帝一旦宫车宴驾,谁将继他登上宝座。

7.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 ,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